文/标准排名助理研究员 杨荣曼 签约销售额创新高,财务状况良好 中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位居中国投资协会、标准排名联合发布的“2
财务持续向好的中国,披露了哪些环境信息数据,披露的怎样?
文/标准排名助理研究员 杨荣曼
签约销售额创新高,财务状况良好
中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位居中国投资协会、标准排名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榜单第5名。2018-2021年,中国合约销售金额分别为1280亿元、1608亿元、2311亿元、2356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387.3亿元、433.6亿元、600.5亿元、900.6亿元;合约销售面积分别为458.0亿元、748.0亿元、1129.0亿元、1320.5亿元;新增土地建筑面积分别为1531.0亿元、1390.0亿元、1149.5亿元、1071.0亿元。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共布局全国53个城市,总土储建面达9323万平方米,其中一级土地开发储备建面3179万平方米,二级土地开发储备建面6144万平方米,相较2020年的2351万平方米和5915万平方米均有所提升,按照中国的销售规模和增长速度推算,目前的二级土储可满足大约3~4年的需求,土地储备比较充裕。
2021年全年,中国实现毛利润167.6亿元,同比增长38.3%;实现净利润77.1亿元,同比增长24.4%;实现营业收入900.6亿元,同比增长50%。从收入结构来看,物业收入所占比重最高,规模达到826.4亿元,同比增长52%;物业租赁收入为15.6亿元,同比增长10%;酒店运营收入为16.4亿元,同比增长28%;其他业务则贡献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45%。
从“三道红线”方面来看,2017-2021年,中国现金短债比分别为0.81、1.17、0.94、1.88、1.58;净负债率分别为69.2%、72.2%、76.9%、44.7%、63.0%;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3.7%、65.2%、64.6%、66.8%、68.0%。
2021年,中国满足“三道红线”绿线要求。企业整体融资成本已下降至3.98%,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从绿色建筑认证方面来看,2018-2021年,中国累计获得绿色建筑类认证数目为140个、170个、219个、262个。每年均有新增。
环境关键数据较为片面,绝不能以偏概全
从能耗使用情况来看,2018-2020年,中国综合能源消耗分别为14273吨标准煤、13109吨标准煤、22861吨标准煤;电力消耗分别为8331.91万千瓦时、8159.21万千瓦时、11639.25万千瓦时;天然气消耗分别为303.27万千瓦时、231.72万千瓦时、642.63万千瓦时;用水总量分别为81.24万吨、83.01万吨、87.50万吨。2020年公司能源消耗较2019年均有所增加。
2020年能源消耗增多,主要是由于空调运行模式受疫情影响调整、怡生园酒店增加营业规模范围、绿建数据统计时间范围变化等原因。
从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来看,2018-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分别为6623.51吨、5060.83吨、14035.20吨;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分别为50832.98吨、49779.34吨、71011.06吨。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能耗情况与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统计范围仅为北京凯晨世贸中心、北京中化大厦、上海大厦、南京玄武湖广场、绿建各能源运维项目、北京怡生园酒店相关项目。而据《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披露,2020年中国经粗略测算的碳排放总量介于500万~1000万吨之间。
从废弃物排放情况来看,2018-2020年,中国的无害废弃物排放量分别为339.66万吨、261.29万吨、114.00万吨。有害废弃物排放中,电池使用分别为2499个、2678个、2100个;墨盒使用分别为44个、66个、38个;日光灯管使用分别为725个、711个、942个;塑料桶使用分别为14个、15个、20个。
需要注意的是,无害废弃物排放量统计范围为酒店,其中2018年数据未包含丽江璞修雪山酒店。有害废弃物排放量统计范围为北京凯晨世贸中心和北京中化大厦。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所披露的环境数据有限,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关键数据缺失,披露范围仅包含部分酒店以及项目,要准确评估中国对环境的真实影响,不仅要全面对以上环境数据进行披露,还要对开发施工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统计披露,如房屋建筑施工建设隐含碳排放、建筑垃圾排放量等。中国投资协会、标准排名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指出,碳排放总量相对较少的房企究其原因,是披露数据不全面。中国有待加强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基础的环境信息数据研究、披露,持续深化绿色发展进程。
此外,中国投资、建设、运营能源站项目75个,预计总供能面积4000多万平方米,每年碳减排量超38万吨,相当于植树2100多万棵。
未来,中国应继续将“三道红线”维持在绿档水平,同时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支持与投入,不断提升产品中的绿色元素,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