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宝文物,早已下落不明_

中国的国宝文物,早已下落不明

来源: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所写。《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

中国的国宝文物,早已下落不明
中国的国宝文物,早已下落不明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所写。《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先已经下落不明,长期以来,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兰亭集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即昭陵。

  书法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马踏飞燕

  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其铸造工艺为分范合铸,即分别铸造马身、马腿以及蹄下飞鸟等部分,再合铸完成整体造型,马腿内夹有铁芯以增强支撑力和强度,铸造工艺在当时非常先进。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为汉代织锦护臂,收藏于新疆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字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很多人在看电视剧《汉武大帝》得知这句话,剧中在讨伐匈奴前,汉武帝观星见五星汇聚,令人做此护臂,但实际真实情况与汉武帝并没有关系,只是编剧强加进去的。该护臂出土于尼雅遗址,考古认为,尼雅遗址就是汉书中记载的“精绝古城”,很多人听这个名字是从《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所知,两者指的是同一个古国,只是鬼吹灯给它加上了玄幻的故事。中国古代关注天象的历史悠久,根据对具体史实的研究和图案的缀合分析显示,织文可以连续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一块护臂,而“讨南羌”则为另外一块。

  通过“五星聚会”研究,科学家们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

  

  传国玉玺、传国宝,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用意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自始皇帝始,传国玉玺就成为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如登大位而没有传国玉玺,都会被人认为不正统。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玉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人来要,太后掷玉玺于地,摔掉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黄金补上。到了唐末,天下大乱,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后唐清泰四三年,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朱元璋曾为找玉玺北伐,最终无功而返。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都被认定为赝品。传国玉玺至今下落不明。

  商后母茂鼎

  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 。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在塑造泥模、翻利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1963年,中国邮政发行商后母戊鼎图样的邮票

  2012年7月8日,中国邮政发行“商后母戊鼎”图样印章

  2002年1月18日,商后母戊鼎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商青铜神树

  1986年7~9月,考古人员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意外发掘了两座大型的商代祭祀坑,从中清理出大量的金、玉和青铜器,青铜神树就在其中。1997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放,商青铜神树收藏于该馆至今。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中的遗物在被掩埋之前就已经被人为敲碎砸扁,又在燎祭中经历了火焚,再投入坑内填土,层层夯实。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候,它们已经变形、扭曲、破损得十分严重,散布于坑内。青铜神树树干断成三截,树枝断成十八截,其余的鸟儿、果实碎片不计其数,破损十分严重。商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另外还有一棵只有下半部分树身,被命名为二号神树。一号神树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于山顶节节攀升,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一条向上,一条下垂,果托硕大,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一条龙延主干旁侧而下,蓄势待飞。二号神树三面各有一跪坐铜人像,前臂残缺。青铜神树当可视作上古先民天地不绝、天人感应、人天合一、人神互通之神话意识的形象化写照。由于年代久远,其艺术和考古价值难以估量。部分学者倾向于认为三星堆神树应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其主要功能之一即为“通天”。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藉此降世,巫师藉此登天,树间攀援之龙,或即巫师之驾乘。

  1号车

  2号车

  毫无疑问,这是全中国最贵的车。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这组铜车马按出土时的前后顺序编为一号车和二号车,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铜车马结构复杂,细节表现清晰、逼真,冶金铸造技术高超,采用多样的工艺手法。车中的零部件制作难度极大,工艺精湛,造型准确、写实,人、马生动、传神。驾具、马饰完整,系驾关系清楚,彩绘纹饰精美,与浮雕结合,表现出了马车不同部位原本的材质、构造和面貌。秦铜车马无论设计还是铸造、加工、连接、装配等环节,都不亚于现代许多复杂的机械制造。秦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对研究中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极重要的价值,被誉为“青铜之冠” 。

  秦铜车马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2002年,秦铜车马被列为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

  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还有人称它为陶鹗尊、陶鹰尊。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陶鹰鼎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战国水晶杯

  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现藏于杭州博物馆。战国水晶杯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现代的玻璃杯。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战国水晶杯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战国水晶杯不仅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就其工艺水平而论,也是无以伦比的珍品。是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唐兽首玛瑙杯

  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画细微精确。玛瑙杯选用了世界上最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且这块以深红色和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然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的自然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唐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五牛图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 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作品白麻纸,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在横卷上画了五条神态、性格、年龄各异的牛,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作者韩滉(723~787年),字太冲,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是唐代宰相韩休的儿子,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擅画人物和畜兽,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他画的牛,姿态真切生动,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jiuyouj9app.com/news/1889.shtml

上一篇:海南管理厂招聘简章下一篇:中国的国宝文物,早已下落不明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行业新闻

友情链接: 0 酒友会 百智 0 0 0 九佑 0 0 就游绘 酒友会 0 旺尚 0